多睡一會兒

哎,鬧鐘響了,響得轟天震地,沒奈何,唯有一骨碌跳起來,制止鬧鐘再放肆,跌回床上,扯高棉被再睡,唔,被窩好暖。不過六時五十分吧了,還可以多睡一會的。

六時五十五分了,我瞟瞟那惡形惡相的鬧鐘,褓姆車司機通常要在七時十二三分鐘才來接我的,多睡一會兒,大概能趕得及的。反正衣服鞋襪都在昨晚預備妥當,待會兒,只要手脚快一點,準不致遲到的。

六時五十八分了,唔,我還是好睏,不如多睡兩分鐘吧,我把棉被摟得更緊。外頭這麼冷,還下雨哩,怎能狠得下心,一脚就把軟枕暖被踢開呢,啊,不能不能。別說什麼「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,必先勞其筋骨……」都是鬼話,騙人的,能睡是福,多睡多福。

七時一分了,再不起床就遲到定了,唉,我咬緊牙,呻吟半聲,推被,跳下床。

七時十五分奔往樓下,唉,車呢?莫不是司機比我還遲……七時二十五分了,司機大概等得很不耐煩,捨我而去了。他也忒的無情,怎麼不等我一會兒呢?

我硬著頭皮,似乎很豪闊的揚揚手,跳上計程車,咪錶真可恨,竟跳得比我的心還要快。五元七……八元五……十三元四,到了到了,我掏出車資,不瀟洒地以金錢來換幾分鐘懶覺,怎能不心虛、心痛?可是,明早鬧鐘再響的一剎那,我肯乖乖的應聲而起嗎?

一九八六年二月

(已刊星島日報星辰版 1986年2月22日)

燉奶

中國烹調術的「燉」,實在是非常細緻非常温柔的狀態。

文火悠悠然藍藍然地發出光和熱,水蒸氣騰騰嬝嬝上升,煙氣於半空糾結,消散,燉品如鍊鼎之丹,氤氤氲氲,恍兮惚兮地吸盡日月精華,然後呵出陣陣幽香,來誘惑鼎外的饞咀。

燉與炒是截然不同的,炒在高温中進行,快炒快熟,急功易就,考手藝而不考耐心。燉哩,却是慢條斯理,緩遲而不消極,施施然的熬你的耐性。若以之來喻人的情性,則炒是俐落剛猛;燉,則委婉長情

每一燉品,都是昇華了的甘露,濃縮了的情意。

燉品的種類多不勝數,我却偏愛燉奶。

理想的燉奶,是剛剛熟,用手搖一搖,那盅奶便會輕輕的顫,微微的漾,如少女的芳心。

鮮奶與蛋白,皆似,似素非素,將之摻在一起,加糖燉之,即成燉奶。燉奶兼得素與葷之長,白如羊脂,潤而不油,甜而不膩。乳齒不齊的娃娃,齒牙搖落的老人家,皆能啖之咽之,可謂老少咸宜。

奶要白、滑、嫩,才算上品,有蜂窩般的氣泡便是廚藝不精了。

且淺淺嚐一口,但覺温温滑滑,輕輕甜甜,五臟也酥了。

一九八六年二月

(已刊星島日報星辰版 1986年2月23日)

處處聞啼鳥

我住的地方不過是平民區,並不是甚麼理想居停,可取者,僅是交通便利與樹木較多而已。

這原是兵營的舊址,遍植了成蔭的嘉樹。一排排狹長而尖的濃葉攏在一起,如綠傘輕輕招展,是台灣相思。台灣相思之外,是簇簇秀拔的翠竹,迎風窸窸窣窣的飄起瀟湘意。翠竹之外,是枝幹叉叉戟戟,要把長空割碎的木棉。如碧霧般濃濃鬱鬱的細葉榕,却垂下婆娑的氣根於半空。還有數十株小影樹,教人朝夕企待著那煅雲成燄的花季。

樹,邀來無數窈窕的鳥雀,蹁兮躚兮的樹過樹,枝過枝,把天空飛成無軌的路,留一星黑影在雲端裏。

有時我夜半醒來,看看鐘,不過五時半,而朝暾漸漸東來,透過垂簾,溶入室內。而此際鳥聲悠悠響起,自高枝低椏呢喃呢喃地啼囀,忽高忽低若遠若近的憑風而至,宛如天籟,不,確是天籟。

這時,我常不肯就睡,寧聽雀鳥忘憂且自由地清歌。可惜,八九時後,人籟喧起,鳥噪便給壓下來,要細細耐心聆聽,才聽見啼聲隱約。難道鳥兒也給廢氣車烟嗆住,無力引吭了麼?

有時天下大雨,就連半聲鳥囀也不聞,這時我最憂心,不知鳥棲於何處?在簷下?在冷氣機頂?在密葉間,任篩灑而下的雨水直淋?

窗外忽有數聲鳥噪,天正放晴哩!

一九八六年四月

(已刊星島日報星辰版 1986年4月27日)

小雨傘

     黑雨過後,接連數天了,依舊雨聲不絕,出門之際,雨勢幸而暫斂,便信步而行。沿花圃走,忽見花圃另側,翠色移動,那是什麼?竟似甲蟲,頂著拱型殼,荷葉色,綠油油的,緩緩爬過,可是,甲蟲上又長了四隻角,挺立豎起,向東南西北觝去。
呀,那也不是半個西瓜皮,而是一柄趣怪小雨傘,用翠綠小穹蒼,來把大宇宙的飛雨擋開;然而覆蓋面那麼小,怎敵猛雨?這是雨具,還是玩具?也許兩者都是,是在微雨逗孩子歡笑的,要在童稚歲月畫下一弧輕綠。

    唔,可奇怪了,怎麼見傘不見人呢?傘面忽然傾斜,是擎傘的手力不穩,小雨傘打了一個趔趄,呀,翠傘半倒,露出一個女娃兒的臉,小手正撐起小雨傘,在花圃另側走過。她看來有三歲大,矮矮小小,花圃比她略高,加上傘面不向水平伸展,卻把持傘人兒深深罩住,怪不得只見傘面輕移,不見人動了。

    女娃兒後面,有一雙年輕父母,彷彿故意留在後頭,看女兒在飄雨的小路上,舉傘向成長邁步。傘面猶沾滿水珠,添了如夢的聯想,女娃兒在細雨淅瀝下,踏著什麼腳步聲呢?是一闕《綠袖子》?

哎,我又遇見什麼呢?是《綠野仙蹤》的一幕?

二O一四年五月

(已刊大公報小公園 15 – 5 – 2014 )

買鷄蛋 (下 )

打開盒子,總有鷄糞味,證明超市的鷄蛋經清潔步驟才出售。鷄糞味,誰不嫌棄?但是鷄蛋新鮮,無須長途運輸,猶帶自然氣息,更何況,幫襯小販等於支持小農小戶經濟,不是比儲積分換印花有意思嗎?

    那麽,到菜市場買鷄蛋,不是買了企業化的商品,而是-那恍惚是牧歌的一闕,田園的一景,觸手似感到母鷄的體溫哩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二O一九年五月

( 已刊港紙2019年6 月 27 日 )

買鷄蛋 (中)

    那時攤子供應大量鷄蛋,顧客伸手可揀,非常貼近民生。存貨則放蛋形紙皮内,一上一下,嚴加保護,層層曡曡,堆垛如山。鷄蛋價廉,富蛋白質,補充營養,滋潤皮膚,兼且以優雅的弧綫,素淨的顔色,輕脆的軀體,清純的形態,陳列人前,看多了眼神也會柔和。傍於橫巷轉角的蛋攤,教人懷想。

    如今鷄蛋只能混跡於青菜蘿蔔之間,有點寄賣的落拓景象,自然不可能再紅燈相映了。蛋殼灰濛的是走地鷄所生,嬌小玲瓏色呈輕紅者是初生蛋,數量不多,放塑膠長方籃子,哎呀,爲什麽不放在小竹簍呢?這會增加一點來自村野的聯想。然而菜販實際,一切因陋就簡,膠籃插了紙牌,標明「十元八隻」。買幾隻只用膠袋來裝,滿十五隻才給紙皮盒,原來一盒放三十隻,對摺成半便可安穩承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  二O一九年五月

( 已刊港紙2019年6 月 27 日 )

買鷄蛋 (上 )

    買鷄蛋,會趁著去超市時,順道拿起,放手推車裏。當然動作是小心翼翼的,一定放在安穩且不受壓的位置。超市買蛋,選擇多樣,產品來自各地,包裝妥當,整齊排列,盒上標明食用期限,加上冰箱保存,似乎是無懈可擊了。然而,菜市場的鷄蛋漸漸吸引了我。

    從前有一些專賣鷄蛋的攤子,黑色電綫垂下大紅塑膠燈罩,燈泡的光綫經燈罩反照,紅光溫暖,照耀鷄蛋,照得四周都暖了。鷄蛋泛著粉紅,微笑迎人。顧客兩根指頭輕輕拈起,舉頭把蛋移近燈光,檢驗蛋黃是否新鮮。這燈下暖烘烘的光景消逝了,買鷄蛋好像不用如此認真,光影之下挑蛋的樂趣也消逝了,連鷄蛋攤亦消逝於市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二O一九年五月

( 已刊港紙2019年6 月 27 日 )

 

聽意大利鋼琴小提琴合奏

Jpeg

Jpeg

    我常說歐洲人是不同的,朋友不以爲然,諷我崇洋;或者我沒把話說得仔細,應該說歐洲人在文化方面是不同的。這句話,在聽過那場演奏會後,對自己的看法更爲堅定。

    演奏會由意大利領事館舉辦,在柴灣地鐵站的青年廣場舉行,不收費用,愛樂知音只要在網上下載門票,到場換票即可。

    青年廣場演奏廳不大,約有座位一百餘,足以發揚小衆文化,此夜正是如此。演奏會在八點開始,不少上班人士趕不及晚飯,唯有攜帶食物入場吃,理論上當然不可,大概觀衆相當自律,這廳也包容得很,不加干涉,待到正式演奏時,才廣播說不可飲食。當然哩,怎能在演奏家彈奏時進食?這種包容與彈性,給人親切而人性化的感覺。更何況,詢問處的女職員主動為我們帶路,熱忱得令我們在散場時特意道謝和讚賞。這些都成爲演奏會美麗的蕾絲花邊。

    兩位演奏家都年輕有爲,才華煥發。彈鋼琴那位兼善指揮,樣子很像戴安娜長子威廉王子,那口意大利腔英語聽來挺舒服,他不止講開場白和道別語,還在彈奏前,把每首樂曲介紹,讓觀衆易於了解曲中意。小提琴家不諳英語,他很矮小,滿頭鬈髮,雙頰凹陷,有點像林肯。人很害羞,可是一拉起琴來,天籟源源不絕,聽得人如痴如醉。

    他倆互相配合,一口氣彈奏了六七首或古典或現代的樂曲。其實,曲只有好壞之分,無今古之別;同樣,音樂也只有動聽與不動聽之分,無國界分野。

    整個晚上,我沉醉其中,歐洲人浸淫於根深葉茂的文化生活,氣質學養,的確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O一六年四月

Jpeg

Jpeg

Jpeg

Jpeg

Jpeg

Jpeg

Jpeg

 

 

賞燈

image1(20)image2(2)

  年初一暴亂,心情低落,難以言説。太古城商場花燈應節,幾乎也無心觀賞。市内縱有花燈會,媒體亦不甚報道,卻衹讓拉布亂局,浪費公帑,成爲焦點。

  把照片刊登網志,希望多些人明白香港有不少難得美景,多些珍惜香港,勿讓禍港亂港之徒得逞。

 

 

 

逛書展

    已經好幾年沒逛書展了,今年選了平日晚上去,希望不致苦候才能進場。

    主辦單位於應付人潮,經驗豐富,指引清晰,沿著灣仔地鐵站走,過天橋,下望地面,見有一截路搭建了臨時帳篷。爲什麽不是全段路都用帳篷來擋雨蔽日呢?走到地面,才明白那兒是停車場出口,不能遮擋;一有車駛出來,護衛立刻拉起繩索,截住人流。安全第一,安排稱得上井然有序了。

    書展吸引讀者,原因何在?我猜是理由如下:一是書籍包羅萬有,讀者無須上下求索。二是位置優越,會場有氣派。三是地鐵巴士渡輪皆可直達。四是會場攤位,各有特色,熱熱鬧鬧,嘉年華會的氣氛洋溢其中,那氣氛令人歡愉,五是書本價錢廉宜。六是宣傳造勢,營造魅力。七是邀請作家演講,夫子自道,增加號召。

    展場有幾個,我體力有限,只去一號展館,因爲文學書集中在那兒。會場大,我漫無目的,買書亦是隨緣,結果買得由漁農署印製的《香港市區常見樹木圖鑑》,圖片美觀,相當實用。此後路上遇見什麽花,不知其名,只要拍下來,回家查查,便能增進知識,「多識鳥獸草木之名」了。

    此外買了一套十隻CD,五十到八十年代的歐西懷舊金曲,僅兩百元,便宜極了。消委會職員,免費贈送一本消費月刊給我;人家每做一期,都費很多心力,我便訂了兩年,希望能做精明消費者吧。至於文學書,也買了數本,有些大減價,可是拿不動,連心也不敢動,怕拉傷筋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二O一五年七月

IMG_2726IMG_2728IMG_2729IMG_2730IMG_2732 IMG_2734